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行业资讯 > 正文
【独家】上网课用手机未成年偷着玩游戏,消费6000多,教你如何防范熊孩子
来源:二三里资讯  时间:2023-06-17 07:05:45
字号:

6月15日下午,普兰店区墨盘农民丛某去商店购物,刷微信支付时发现消费明细出现6000多元不是他自己的消费,细一看,都是打游戏的消费,玩的是多种游戏。收款人有深圳市腾讯天游科技公司、广东欢太科技公司。他马上想起自己12岁的儿子。

原来,自从墨盘中心小学学校要求上网课和微信联系学生,丛某只好把自己的手机给儿子用,还把自己微信给儿子用。儿子迷恋上网络游戏,很快消费6000多元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昨晚,16岁的小姐姐气得把弟弟好一顿骂,然后协助爸爸联系游戏公司客服,说明情况,要求退款。游戏公司要求丛某把身份证号等证明提供过去,证明是孩子监护人,还要去丛某人脸识别,目前在审核状态。

今晚,在女儿的协助下,丛某再次向另一家游戏公司提出申请退费。

疫情以来,由于上网课的需要,不少孩子接触了网络,被网络游戏俘虏,盗用监护人支付账号,玩出巨款,引发家庭风波,破坏家庭和谐,给家长们带来苦恼。

由于促使精神愉悦的消费,未成年人几乎没有抵抗能力,所以监护人必须高度重视此种现象,避免自己的孩子进坑。建议作为监护人的你看到此文,现在就查一下你的孩子上网情况,是否玩网络游戏。也要对自己银行账户开通手机消费提醒,保证不被孩子窃取!

小普知音提醒:

若家长对电子设备缺少管理,容易导致孩子沉迷游戏。即使是孩子的课业需要使用电子设备,家长也需要注意孩子使用的具体时间和用途,与孩子进行协商约定,良好的管控是孩子健康上网的基础。

任何支付行为的发生,都需要通过支付密码,为了您的钱款安全,请务必确认支付场景并妥善保管好您的密码。平时输入密码的时候,请尽量保持遮挡,设置密码时,也请尽量不要使用生日、纪念日、手机解锁“码等容易被孩子猜出的数字,以免造成损失。

支付行为发生后都会伴随支付账户的扣款提醒及账单通知,这都是对资金流向的二次确认,孩子的持续性消费行为源于家长忽视个人支付账户的安全,建议在保管好支付账户的同时,家长更应对孩子金钱观念做好正确引导。

孩子使用手机的场景,家长也应该加以限制,尤其是在上学期间,可以联合校方共同监管。同时还可借助手机系统/APP中的“家长模式”“青少年模式”等设置,管控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。

来源:小普知音

标签: